【同期】香港设计师 陈幼坚
有国际语言,但是同时有东方文化,实际上我是做这个事情。我现在觉得做这个事情很有意义,很有成就感。就好像我是一个cultural ambassador,好像是一个文化大使一样。
【解说】作为为数不多备受国际瞩目的华人设计师,陈幼坚出生于中国香港,曾获国内外设计奖项600多项,被香港设计界誉为“平面设计界教父”。张国荣、梅艳芳、张学友等香港红星的唱片封面和演唱会海报,国家大剧院、上海外滩美术馆、可口可乐等知名地标建筑和品牌的标识都出自陈幼坚之手。
【同期】香港设计师 陈幼坚
从广告做到现在做了差不多53年了,做过1000个品牌的改造。譬如说我做中国可口可乐这个LOGO,他们二十多年前来找的时候,他们一直用书法的字体来做,是代表中国文化。但这个字体跟它这个可口可乐这个DNA完全拉不上关系的,首先我觉得可口可乐拿到中国(销售),一定怎么让它变成中国的一部分。所以你看到我这个中文字,它的斜度、它的尾巴,跟Coca Cola这几个英文字母是同一个父母生出来一样。首先这个DNA是对了。后来这个字因为是个中文字,这个中文字变成很西方的载体的时候,变成很现代化了,就年轻化了。
【解说】巧妙融合东方文化与西方美学,兼具传统神韵又不失时尚品味,正如其2002年那场为全球设计界津津乐道的个展名称一样,陈幼坚的艺术设计以结合“东情”和“西韵”而著称,这与他对中国文化的钟爱密不可分。
【同期】香港设计师 陈幼坚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很厉害的,没有一个国家有这个背景。我很多项目都是用文化底蕴去挖掘中国元素做了放大,然后用一个简单的、现代的语言手法去呈现,并且用一个国际的语言。
【解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爱和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执着并未让陈幼坚成为一位固守陈规的“艺术遗老”,在他的设计作品中,东西文化跨越时间和空间,创新地交织融结在一起。
【现场声】香港设计师 陈幼坚
(陈老师,我们看到我们身边的这件展品非常特别,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我右边是一个“东”字,这个“东”字是用树枝在沙子上写字,我们最初没有纸张,没有笔的时候,每一个人,不管是黄(种)人、黑人,都是在地上同一个方法来沟通写字,它这个海报是两张,一张是倒过来的,倒过来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个位置,是什么字?(WEST)WEST,就是我刚刚说的那个意思,只要是人类,只要是一个人,我们共同生长在地球上面,我们应该要促成和谐状态,不管你在西方、东方,我们还是一家人。
【解说】如果说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是基于过去二十多年在祖国内地的打拼与浸润,那么陈幼坚独特设计理念中的西方视角就是来源于早年间华洋杂处的香港。
【同期】香港设计师 陈幼坚
我是香港人,也是中国人,当时这些外国人来香港来东方就存在一个好奇心,他们来到东方以后发现很多他们老家没看到的东西,但对我来说很平常的东西,譬如说一双筷子、一个鸟笼、一碗饭。从那时开始,我就跟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慢慢从他们的角度去体会(香港)本土的文化,带着一个欣赏的态度。所以慢慢我变成有两双眼睛,一个香港人,一个是外国人来看香港。
【现场声】香港设计师 陈幼坚
这本书是我从英国的一个antique-dealer(古董商)买回来的,100多年前在英国印刷的,有三语的,有英语跟法文,它里面大概有100张铜版画,它里面记载了100多种不同中国人以前穿的衣服,还有不同的工作背景。因为外国人怎么看中国这是我一直很喜欢去了解的。刚好这个图像、处理手法等等达到东西文化交流这个点。
【解说】常年在香港与内地间奔走,陈幼坚见证了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亦亲身经历了香港的蝶变。于他而言,当下的香港兼具背靠祖国与面向世界的优势,融合东西中外文化艺术,正是发展的最好时机。
【同期】香港设计师 陈幼坚
过去20年一直在中国打拼。也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这个(发展)空间太大了,譬如说我们一大批香港人从八九十年代,将我们的知识,从深圳带到广州,带到上海,带到北京。香港回归祖国以后,我们就不得了。我们有整个大中国后方在我们(背后),如果说找一个真正东方城市有这样的氛围的,就只有香港有。我们这个fusion(融合)的状态,东西文化融合的状态,就是我们最unique(独特)的bargaining power(议价能力、核心竞争力)。所以香港作为一个地标性的地方,我们变成一个真正国际化的城市。
记者 范思忆 罗嗣昱 王梁屹 香港报道
责任编辑:【宋方灿】